•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甲2号4号楼一层101
  • 010-82872688
  • cfrd@cfrd.org.cn

机构资讯

首页 / 机构新闻

机构新闻

2025年生态林建设项目渭源县、凉城县和克什克腾旗造林实施方案线上评审会顺利举行

      2025年2月28日,我会乡村建设项目部举行2025年渭源县、凉城县和克什克腾旗生态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远程评审会。本次会议邀请来自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共五名项目专家顾问组成评审团,通过线上视频会议方式,对以上三个旗县提交的造林实施方案进行评审。



      本次造林项目涉及油松、云杉、榆树、沙棘、杨柴、黄柳、樟子松等多个树种,计划造林总面积超过3万亩。评审会上,各项目旗县林草单位代表分别对项目区立地条件、树种选择依据、造林技术要求、后期管护抚育安排等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汇报结束,评审团首先对三方实施方案给予认可,继而从多角度对方案内容进行了细致点评,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的修改意见和指导。
      评审团针对不同树种的特点,给出了针对性的评审意见。针对渭源县拟栽植的油松、云杉两种针叶树种造林实施方案,评审团指出,云杉、油松在渭源县适宜性强,成活率高,抗干旱、耐瘠薄特点显著,相关单位要因地制宜调整造林密度,根据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整穴方式,加强对苗木成活率的保障措施,重视相关抚育工作,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关于凉城县拟栽植的榆树、沙棘树种造林实施方案,评审团强调,榆树和沙棘都是阳性树种,喜光照,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良好生长,是生态修复和绿化造林中的重要树种。评审团还指出项目用地要清晰体现当地自然条件及行政情况,尝试在产生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项目的社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克什克腾旗生态林建设项目,评审团认可黄柳、杨柴和樟子松的树种选择,同时强调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复杂的地形地貌,进一步优化种植方案,确保树种能良好生长,发挥最大生态效益。评审团认为要增加造林后的巡护频率,对于干旱地块增加人工浇水的次数,避免前期因缺水导致树苗死亡。 
      各项目旗县代表认真记录了评审团意见,与评审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沟通,针对现有问题积极征求专家建议、商讨解决方法,提升了项目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植被不足、土地荒漠化、生态脆弱、群众收入低的现状,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18年发起生态林建设项目。该项目通过栽植适宜的树种,在有造林需求的地区开展生态修复工作,逐步提高区域植被覆盖率;通过为包括低收入人口在内的当地群众提供造林育林的工作机会,拓宽收入渠道,改善经济条件,以此开展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