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夕,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好未来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共享好未来”项目正式落地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共享好未来”将教学心理疏导、希望在线软件使用功能、教学实战技巧三项合一,开启了教师培训的第一站。
“共享好未来”项目旨在借助好未来旗下的“希望在线”教育公益平台,为贫困地区免费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第一批项目县之一,重庆彭水自治县政府与教育局对该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并为好未来公益基金会授牌,希望双方携手共谋教育发展。
此次教师培训在彭水县第四小学进行,来自彭水县20所中学与78所小学的近200名骨干教师代表参加培训。在培训会上,三位来自好未来旗下的志愿者老师分别从学生行为心理解析、如何备课、如何上好示范课等层面带来了三堂实战课,令与会教师们耳目一新。
第一堂课:从“心”开始
来自好未来旗下学而思家庭教育中心的专家程姣老师,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为老师们带来了《从“心”开始——学生行为心理解析及教师情绪压力疏导技巧》的主题分享。
程姣老师从教师非常关心的学生问题行为入手,通过引导老师透过孩子的行为表象,挖掘背后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同一问题行为背后,不同孩子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比如关于不写作业这个行为,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之前总是做错被批评,所以不想做了,这种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希望老师帮帮自己。第二类孩子可能因为过去被该科的老师批评过,记仇了,所以故意不写这科作业,这类孩子的心理需求是需要老师了解他的感受。第三类孩子可能是吸引关注,觉得不交作业老师就会来找自己,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引导会事半功倍。
(当地老师在认真做笔记)
其次,程姣建议老师掌握班会的心理团建技巧,营造更加积极治愈的班级氛围,以提升孩子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更重要的是,遇到问题,老师一定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回应孩子的情绪。
此次分享理论与案例结合紧密,过程中有很多引导和练习,现场反应热烈。一位老师表示“自己找回了做教育的初心,对工作和生活有了一些觉察和反思。”
(程姣通过游戏让老师们进入情境)
第二堂课:“云”上备课
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备课一直是偏远地区老师的痛点,他们找不到合适的题目,也缺乏丰富有趣的素材,备一次课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压力很大。为此,“希望在线”引进了“好未来教研云”备课平台,通过提供充分的高质量题目和课件,帮助老师快速有效地完成备课。
(“好未来教研云”备课平台使用页面)
在这次彭水县的培训会上,好未来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了“好未来教研云”备课平台——除了近600万精品题目组成的题库外,还包含大量多媒体课件素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专业视频、图片、地图、动画、小程序等。老师们可以根据标签筛选出所需的题目、视频、图片等,就可以组合成备课讲义或者直接形成幻灯片。教研云平台引起与会老师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发现,原来备课可以这么有效率、有意思。过去难以做的实验、难以描述的情景,也通过教研云视频等资源的支持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们可以看到冰川、冰斗和风暴形成的机理,也可以看到DNA如何复制……教学变得直观生动。不仅如此,“希望在线”平台还整合了好未来旗下各事业部的优质资源,供老师作为备课素材,或者直接播放给学生看。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重庆彭水县,“希望在线”打开了当地师生的想象空间。
第三堂课:传递“范儿”
培训最后一个环节,是来自学而思培优重庆分校的志愿者李睿老师带来的一堂鸡兔同笼示范课。
他从如何引入、如何解题、如何延伸等维度对鸡兔同笼的问题进行层层解析,清晰的逻辑吸引了很多与会老师的注意。比起思路和逻辑,李睿更希望传递给当地老师们一种上课的状态——热情、饱满、充满想象力,同时传递给他们一种理念——数学可以很好玩。

(李睿老师授课)
在讲鸡兔同笼时,他没有一上来就讲题,而是在黑板上画了一座缺了一角的山:“从前有座山,这座山被老天啃了一口,变成了啃的山,山里住着一位老爷爷,他养了很多只鸡和兔子,就是啃的鸡(谐音肯德基)和啃的兔……”天马行空的想象让老师们忍俊不禁。这增强了李睿的信心:如果连大人都爱听的课堂,孩子们肯定会更喜欢。
事实上,在学而思培优的课堂上,李睿总是喜欢把不同的知识点编成有趣的故事,提升课堂吸引力。通过这次教师培训,他希望能播下一粒小小的种子,通过当地老师把对上课的热情和数学的理念传递给更多孩子。
像重庆彭水这样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地方还有不少,如何让更多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需要更多你我的努力。除了定期的线下培训,“共享好未来”将依托“希望在线”平台持续提供线上教研教学资源和师资培训服务,不断开拓师生眼界,提升当地教育质量。